夜间经济 让侨都夜晚“亮”起来

江门资讯助手1 2020-05-25 09:41:3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汇悦城和华侨广场一带是市区夜经济的代表地点。郭永乐 摄 育德附近的食肆商铺,每到夜晚人流如织。郭永乐 摄 为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日前,《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 按照《方案》,我市

汇悦城和华侨广场一带是市区夜经济的代表地点。郭永乐 摄

育德附近的食肆商铺,每到夜晚人流如织。郭永乐 摄

    为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日前,《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

    按照《方案》,我市将立足侨都自身特色资源禀赋和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发展定位,顺应居民夜间消费需求,打造集侨乡传统文化、都市现代生活、城市璀璨景观、丰富多元业态为一体的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为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方案》的实施,我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

    我市夜间经济现状如何?潜力何在?还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发展夜间经济如何带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如何促进我市消费升级等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为回应社会关切,本报推出“夜侨都 夜精彩”系列报道,欢迎垂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果的不断巩固,市民的生活秩序也在持续恢复中。市民秦世平也恢复了往日的休闲习惯,在工厂里忙碌了一周后,周末的晚上,约上几位要好的老乡、朋友,到高新区(江海区)麻园宵夜一条街,点上几份烧烤,叫上几瓶啤酒,拉拉家常,说说闲话,放松一下紧张了几天的身心。“那叫一种惬意。”他说。

    和秦先生不同,他的妻子李女士更喜欢带着孩子到宵夜街附近的高新区(江海区)城央绿廊散步。青葱绿意掩映中,老人漫步耍拳,年轻人骑车锻炼,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追逐嬉戏……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便利,城市品质大幅度提升,一批新的城市综合体涌现,让市民夜间的购物、餐饮、文体、娱乐、休闲、旅游等更加方便,夜间生活也更加丰富。

    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夜幕下的江门,焕发出惬意、迷人的魅力。

    而随着《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正式印发实施,未来,“夜侨都”的品牌将不断打造、提升,侨都的夜色也将更加靓丽。

    侨都的“夜”生活更加丰富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方面已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希望通过消费带来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获得更多幸福感。尤其是在城市里,人们在结束白天快节奏的生活之后,希望有更多可选择的夜间服务去放松。夜间经济也应运而生。

    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今年4月,我市印发实施了《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我市将立足侨都自身特色、资源禀赋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定位,顺应居民夜间消费需求,打造集侨乡传统文化、都市现代生活、城市璀璨景观、丰富多元业态为一体的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

    “通常所说的‘夜间经济’,是指从晚7点至次日6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包括了购物、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休闲等多种业态。”五邑大学江门经济研究中心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伍锋博士表示,“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吃、住、购那么简单。晚上的吃、住、购只能算‘夜间经济’的1.0版本。”

    而目前,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蓬江,既有以地王广场为中心,包括常安路、五邑城、新侨都酒店组成的地王商圈,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好去处,也有以汇悦大融城、江门万达广场为代表组成的北新商圈,满足市民相对高端精致的休闲消费;在新会,美吉特广场和新会万达广场的相继开业,推动了枢纽新城的商圈建设,人气不断聚拢……

    除了餐饮购物,我市夜间经济的“文化基因”正不断被激活。目前,三区四市的48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遍地开花,入馆人数不断增长。去年国庆假期,江门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全部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10点,四馆夜间开放共接待市民游客4000多人,市民对文化夜生活的需求可见一斑。

    在市民马晓飞看来,我市的夜间服务还是单调了些。“如果文化馆、博物馆也能晚上开放,方便吃过晚饭去参观就更好了。”她说。

    不过,随着《方案》的印发实施,在不久的将来,像马女士这样的愿望有望得到实现。根据《方案》,从今年到2022年,我市将从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如在高端品牌商圈周边配套布局建设音乐街、酒吧街等特色街区,在万达广场五邑老街打造江门手信一条街。以增强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就餐为重点,推进美食街区、美食城建设,引进国内外品牌餐厅、知名酒吧,打造江门特色“深夜食堂”。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实施夜场门票优惠,策划推出“送戏进景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旅游活动项目。依托江门体育中心、江门演艺中心、新会体育馆、东湖影剧院等场馆,引进明星演唱会、音乐剧、歌舞剧、话剧、演奏会等夜间剧场,发展夜间高端演出等。

    这些举措涉及到了夜间消费的各个方面。随着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市居民和游客的夜间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让游客品味多彩侨乡

    “江门有名的地方挺多,但是,项目有些单调,不够丰富。像碉楼这里,参观完了,就感觉没地方去了,只能回家。”上周六,广州游客胡臻带着家人慕名到开平碉楼与村落参观,然而,因为觉得“没地方”玩,当天,他就和家人回了广州。

    开平碉楼与村落、上下川岛、温泉、乡村、名人故居……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然而,毋庸讳言,游客进得来,留不住,是我市旅游目前较大的问题之一。和胡臻一样,目前本市及周边城市大多是自驾车一日游,真正愿意留下来过夜的不多。

    “要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旅游活动的层次要丰富。游客来了有层次感,各方面的旅游诉求都能有载体,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就有理由留下来了。”伍锋说,“江门现在能让游客进得来,但是,散得开还是个问题。夜间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随着赤坎古镇、古劳水乡等旅游龙头项目真正运营起来,会有一部分游客沉淀下来,留下来,带动夜间经济。配合大项目,夜间经济正当其时。不只是主城区,其他市区、乡村都可以。格局也要大些,不能只限于项目本身,或者城区,而要周边联动,整体谋划。”

    在今年1月的政协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赵焕明在《建议做大“夜间旅游”项目推动我市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表示,如何让旅客在我市旅游期间能住下来,变“一日游”为“二日游”或“三日游”,想法子让游客到了我市要多住几日、多些消费、多些愉快休闲,这样,才能更有效推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与良好的人文历史的我市旅游业。他表示,这当中,夜间旅游现象首先值得关注。

    从《方案》来看,我市的夜间经济载体丰富,包括夜购侨乡特色手信、夜品侨乡特色美食、夜住侨乡历史文化游径沿线特色民宿、夜游碉楼、温泉、海岛、夜赏侨乡美景等等。

    根据《方案》,2021年,我市每个市(区)将均形成1个具有地方特点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夜侨都”示范项目实现功能互补、客流共享、共同发展,满足消费者旅游、餐饮、购物、娱乐、教育、健身等夜间消费需求,初步构建我市夜间经济“点、线、面”立体消费体系,促进夜间消费经济的功能和品质提升。

    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猛劲。在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中,江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节点城市,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去年印发实施的《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和《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力争202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千亿元,到2025年初步建成侨乡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

    江门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门调查队日前联合公布的《2019年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去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39.87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8.1∶43.0∶48.9。江门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9年,江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143.30亿元,增长8.5%。此外,2019年,我市接待游客76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33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

    “居民和游客的消费拉动要靠晚上。留住并吸引更多过夜游客,不断提升‘夜间经济’对经济的贡献,无疑是我市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题中之意。”伍锋表示。

    而根据《方案》,到2022年,我市全市夜间经济优质产品和服务显著增加,夜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加丰富,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的高端夜间经济集聚区不少于10个,“蓬江区万达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大融城—益华广场一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核心商圈之一。打造“夜侨都”示范项目不少于100个,形成全国知名的品牌。

    未来,我市将着力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中心消费城市之一。

    江门日报记者 严建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