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毫不动摇优环境 力促民营经济大发展

江门资讯助手1 2018-12-10 07:58:3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日前,省工商联公布了“2017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江门上榜企业数量位于全省第5;企业排名水平较去年继续提升,上榜企业均进入前60名。

日前,省工商联公布了“2017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单,江门上榜企业数量位于全省第5;企业排名水平较去年继续提升,上榜企业均进入前60名。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努力,江门民营企业近年来加速发展,成为支撑江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市民营经济迈向新的阶段。数据显示,目前江门民营企业接近7万户;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连续数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营收过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671家。今年前10个月,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更是大幅增长,达到15.63万户,同比增长249.44%。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形成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江门持续为企业减负增融,深化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并出台一系列举措和打造平台载体支持企业创新,有效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环境、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前,江门正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大机遇、大文章,举全市之力推动落实,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在这场“二次创业”中,民营企业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10日,江门将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千人大会,再次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发出动员令,彰显江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据了解,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土地、融资、税费、人才、审批、物流等问题,江门将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为民营经济走向更广泛舞台注入新的动力。

减负增融▶▷多管齐下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不用跑银行网点,全部手续都可在网上办理。3分钟不到,20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近日,江门新锐极光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海昌体验了一次快速贷款。

范海昌的贷款来自税务部门和金融部门联合推出的线上“银税互动”产品“云税贷”。江门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贷款产品通过企业纳税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由系统直接给出授信额度,全程不需要和银行有任何面对面接触,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仅今年上半年,江门地区就为460户纳税人提供了无抵押贷款8.2亿元。”

近年来,江门通过金融创新,推出了不少像“云税贷”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持续增强。江门市金融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授信余额为1181亿元,贷款余额为909亿元,后者比年初增长10.76%。”同时,江门还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成功组建江门农商银行。作为全省第6家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农商银行,江门农商银行将为江门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

除了加强金融支持,江门还出台了多项减负举措,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民营经济十二条”)、《江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实体经济十条”)等系列政策,着力推行“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据统计,2017年江门共为企业减负约98.9亿元,2018年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在江门全市经济版图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江门全市民营企业(含港澳台)达6957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48%,比去年同期增长14.68%。全市民营企业(含港澳台)注册资金279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9%。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671家,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的93%。

在此基础上,江门还全力推进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载体建设。目前,该市正以省一流产业园标准规划建设“五大万亩园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和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搭建承载国家战略、布局超大型项目的产业平台,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深化改革▶▷市场主体总量跃居全省第六位

“以前要一个月才能把《食品经营许可证》批下来,现在只要三天就批下来了,让我们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张观满是江门汇悦城三楼一家进口食品、母婴产品店的负责人,对江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的行动赞不绝口。

自2017年8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以来,江门选择把“刀锋”对准了属于市、县级事权的后置审批事项,先后在全市范围启动了两批共134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权事项分类改革,并将在此基础上对照《广东自有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基础事项目录》所列138项涉企行政审批改革事项,计划出台第三批分类改革目录。

“证照分离”改革是近年来江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切片。在全省率先试点“二十八证合一”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一网通”服务,缩减开办企业时间至5个工作日内;商事登记实现“同城通办、境外可办、网上能办”,扩宽“银政直通车”的覆盖面……江门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

营商环境的改善,推动了江门民营企业群体进一步壮大。截至10月底,江门全市共新登记市场主体15.63万户,同比增长249.44%;总量突破44万户,同比增长48.87%;增幅居全省首位,主体总量跃居全省第六位。

商事制度改革步步扩大覆盖面的背后,是江门“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其中,“三制”改革尤为代表性,通过深化清单制、推行委托制、实施承诺制,实现真正的“放、管、服”,进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发展潜能,打造省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例如,投资项目承诺制的改革试点之后,江门已有32个列入承诺制改革的项目,平均缩短审批时间1—2个月。

此外,江门还着力构建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此整合建设商事主体事中事后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

创新驱动▶▷高企增速连续2年位居珠三角排名前列

走进广明源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一棵棵菜苗、药材正在LED植物生长灯的照射下茁壮成长。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华章一边仔细查看菜苗的成长情况,一边告诉笔者:“作为一家传统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我们与多家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在光科技产业领域布局了多个项目。例如,我们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自主研发智慧农业、植物工厂设备等产品,为企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增长点。”

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各类研发机构正在成为江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江门工业特色,该市近年来出台了多项举措,鼓励企业引进培育综合性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形成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创新体系。目前,江门已建成3个高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还建成了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联盟。

为了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江门还高标准创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全面搭建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截至今年11月,该市已有博士后创新科研平台共66个,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3个。“示范中心成立后,给民营企业和博士后人才提供了一个联系的纽带和平台。今年以来,江门累计新引进博士后26人,博士后总人数达50人,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和博士后人数均大幅增长。”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副主任郑文辉说。

创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江门引进了更多创新人才奠定了平台基础。据江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其中,入选市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300万元资助;入选市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的,较高给予50万元资助。经该市认定(评定)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入驻人才公寓或申请租房补贴,补贴标准较高可达到6000元/月。

随着创新元素进一步集聚,江门民营企业正在成为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撑力量。江门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江门目前国家高企存量为729家,预计今年全市高企存量将突破1000家,高企增速连续2年位居珠三角排名前列。

完善平台▶▷解决共性问题推动民企发展壮大

广东未来之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之星”)是江门一家从事计算机数据恢复、检测、备份等业务的小微企业。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公司创始人蔡杨毅度过了极为煎熬的一段时间,股东不愿追加投资,研发人员陆续离开。幸运的是,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为其申请了一批科技创新券、服务补贴券,帮助该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江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资金,鼓励和支持创新资源缺乏、创新力不足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购买研发、设计等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截至2017年底,共发放科技创新券2240.39万元,惠及小微企业235家企业。同时,还给小微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近3年全市12021家小微企业领到补贴券,合计金额达到5546万元。

为了给民营企业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江门还打造了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窗口网络平台等3个国家窗口网络平台,并建成江门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江门火炬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等12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认定排名前列批32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5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定两批共101家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县级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

“江门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优势明显。”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所将与地尔汉宇公司旗下子公司——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江门区域中心。接下来,该中心将组建一个50人的创新团队,瞄准江门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

    ■看点

再出政策“组合拳” 

再造民企新活力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省的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10日江门将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千人大会,释放江门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江门将继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加大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市拟出台一系列真招实招,切实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笔者从江门市经信局了解到,《江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修订)》近日已正式印发。根据去年省出台的“实体经济十条”,江门此前制订出台了《江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十条36款,与省“实体经济十条”一一对应,并在具体措施及做法进行了一些突破和创新。数据显示,《实施方案》出台后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减轻了江门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据统计,今年该市各项减负措施将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江门将对《江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实施方案(修订版)》在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用地成本、社会保险成本、用电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支持工业企业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等方面,结合江门实际,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措施。

江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修订版)》是对省“实体经济新十条”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促进江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接下来,江门将认真总结该市“民营经济十二条”“招商引资十二条”等政策的有效做法,推动落实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针对江门市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税费高等问题,江门将聚焦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体而言,将针对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审批难、准入难、维权难、恶性竞争等问题,尽可能为企业增便利、降成本。

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江门将持续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重点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民营企业降费有望再加码,降费举措可能涉及气价、社保、地价;同时,或将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企业融资途径和方式。

■数读

●2017年,江门全市为企业减负合计约98.9亿元,2018年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民营企业(含港澳台)达到6957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48%,比去年同期增长14.68%。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671家,占亿元以上企业的93%,其中超10亿元有20家,超50亿元2家,超100亿元3家。

●截至2018年三季度,市辖区银行机构共向48家企业发放研发贷,贷款合同总金额为13.70亿元。

●2018年,全市拟为54家(次)诚信绿卡骨干企业兑现扶持资金5285.99万元。

●全市共有国家高企存量729家,预计今年高企存量将突破1000家,增速连续2年位居珠三角排名前列。

■样本

“花园式”孵化器为民企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暖色调的外墙、成片的绿化、曲径通幽的小路……在新会区今洲路旁,中科创新广场橙、白、褐相间的科研楼格外引人注目。

中科创新广场是江门市近年来小有名气的企业孵化器。据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科创新广场项目占地83亩,总投资超10亿元,共包括孵化区、科技区、金融区、总部区、展示区及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将打造成为一个集研发、孵化、加速于一体的创新科技产业链园区,打造一个有利于江门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优质平台。

江门市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江门近7万户民营企业中,逾九成为中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希望进驻一个集聚各类资源的平台,尽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非常青睐像中科创新广场这样的孵化器。”

按照规划,中科创新广场将打造一个“花园式”的孵化器,一期项目包括11栋5层高的科研办公楼;二期项目还有综合服务中心楼、环保厂房、高层写字楼、人才公寓和会议中心,基本可以满足入驻企业的日常运营需求。目前,中科创新广场一期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

江门中科新时代孵化器有限公司招商经理罗春野说,中科创新广场着眼于江门的产业定位,重点孵化智能制造、自动化、无人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将成为集研究开发、金融投资、生产经营、服务中介、生活消费于一体的“一站式”创新社区。据其透露,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器将主要引进江门及周边地区具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特别是以深圳、广州有转移需求的创新企业为重点对象开展招商。“目前,我们已吸引28家企业入驻园区,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罗春野说,未来3—5年,中科创新广场将建设成为高级孵化器、加速器。届时,该孵化器可接纳60—80家初创期科技企业入驻发展,加速器则可接纳30—40家成长期科技企业入驻发展。“我们希望培育3—5家上市公司,园区企业年收入超过80亿元,税收可达到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南方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